近日,位于闵行区七宝镇的“上海闵行中建一局华东总部大楼建设项目”已完成地下结构施工,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这座大楼计划将作为中建一局的华东地区总部所在地,项目建成后,中建一局将根据整体战略部署,迁入包括所属一公司在内的多家子企业,并有计划地设立分支机构。


据了解,它不仅是闵行区内首个“零碳建筑”,更是一座会“呼吸”的大楼。


项目位于闵行区吴宝路与沪星路交叉口,包含地下3层、地上5层,总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基坑深度达15.9米,为上海地区最深“一混两钢”支撑形式基坑。据负责人介绍,项目在设计之初便充分整合考量了上海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采用了包括建筑光伏一体化、地源热泵、高效机房、高效智能照明、智慧运维、气候适应性设计、高性能围护结构在内的多项技术。



“简单来说,零碳建筑就是依靠自身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使自身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年减碳量大于等于建筑全年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筑。”项目工作人员解释道。相较于传统建筑,零碳建筑更为健康宜居,且可大幅降低水电等能源支出。本项目建筑本体建成后,预计节能率达到40.2%,综合节能率达到96.6%,综合节能73万度电/年,减碳率75.1%,节碳723吨/年,相当于植树6.5万株。



在施工建造阶段,项目同样秉持绿色低碳理念。施工中采用通用铝模体系,结合BIM 5D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模板设计一键全自动生成,让模具能够像积木一样拼装,墙面、柱子的尺寸都能够自由调整,大幅提升效率并减少施工碳排放。此外,地下室创新应用仿生自修复防水混凝土,这种“会自愈”的混凝土,如果出现小裂隙,遇水便会自动膨胀修复,可做到防水与结构同寿命周期,减少涂料、卷材、保护层等多余工序,加快施工效率,同时降低渗漏风险。


这栋大楼不仅“内芯”充满高科技,外观设计上也颇具特色,通过水平层叠式悬挑结构与垂直绿化系统融合的立面设计,结合阶梯式景观通廊,形成独特的“V”形韵律符号。这一设计不仅提升建筑美感,还通过立体种植体系增强被动式节能效果,实现功能性与观赏性的统一。


据了解,未来该项目将集绿色、科技、低碳、智能等先进建造技术于一体,整合全产业链优势资源,精准对接上海及华东区域发展需求,创新央地合作模式。


届时,中建一局华东区域总部将整合优势资源、聚集高端人才、增强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投资、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和全生命周期超值服务优势,精准对接闵行区域发展需求,融入闵行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进一步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